当前位置:育儿知识大全 早教内容页

什么是土的可松性?

土的可松性是指自然状态下的土,经过开挖后,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,以后虽经回填压实,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的性质。

相关概念及表示

最初可松性系数(KsK_s: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(V2V_2 )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(V1V_1 )之比,即 Ks=V2V1K_s = \frac{V_2}{V_1}KsK_s 一般大于1,它反映了土在开挖后体积的增加程度,对土方工程的运输车辆数量计算、临时堆土场地大小确定等有重要意义。例如,在进行基础土方开挖时,需要根据 KsK_s 来确定挖出的土需要多大空间堆放。

最终可松性系数(KsK_{s}':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(V3V_3 )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(V1V_1 )之比,即 Ks=V3V1K_{s}' = \frac{V_3}{V_1}KsK_{s}' 也大于1,但通常小于 KsK_s ,它用于计算填方所需天然土的体积。比如在道路路基填方工程中,要依据 KsK_{s}' 来计算需要从取土场取用多少天然状态的土才能满足填方要求。

不同种类的土,其可松性系数不同,一般来说,颗粒越粗大、孔隙率越大的土,可松性系数越大。土的可松性在土方工程的规划、设计和施工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,直接影响到土方调配、坑槽开挖与回填、土方运输量等方面的计算与决策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