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,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,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:
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(想)
人不仅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现象,而且能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。例如,科学家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,总结出物理、化学等学科的定理和规律;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,揭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。
人还具有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能力。比如,气象学家根据大气环流、云层变化等因素,提前预测天气变化;经济学家依据各种经济指标和市场动态,对经济走势做出预判。
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(做)
人类能够通过实践活动,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去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。例如,建筑工人建造高楼大厦,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;农民通过耕种土地、培育农作物,改变了自然的生态景观;工程师发明创造各种新的技术和工具,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。
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,人们不断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,使客观世界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。像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,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模式。
精神状态(决心、意志、干劲等)
积极的精神状态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意志、饱满的热情等都能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,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。例如,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伤病和压力,取得优异成绩;创业者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干劲,战胜重重困难,实现事业的成功。
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。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,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,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