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内容
整顿金融体系
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,逐步恢复银行信用。通过这种方式,淘汰了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,稳定了金融秩序,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。
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,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,防止民众因恐慌挤兑导致银行进一步倒闭,保障了储户的利益。
放弃金本位制,实行美元贬值,刺激出口。美元贬值使得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,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。
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
颁布《全国工业复兴法》,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、价格、销售等方面的规则,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,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。旨在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,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。
通过蓝鹰标志运动,鼓励企业遵守《全国工业复兴法》的各项规定,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志,以资鼓励,消费者也优先购买有蓝鹰标志的产品。
调整农业政策
成立农业调整署,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,调控市场。政府采取补贴的办法,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,屠宰大批牲畜,由政府付款补贴,以减少农产品过剩,提高农产品价格,保证农民利益。
推行“以工代赈”
大力兴建公共工程,如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。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,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机会,缓解了失业压力;另一方面改善了基础设施,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“以工代赈”不仅使失业者获得了工作和收入,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建立社会保障体系
通过《社会保障法》,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。该制度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,对儿童、残疾人、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。这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,缓和了社会矛盾。
效果
经济方面
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,促进了经济的恢复。工业生产有所回升,农业状况得到改善,国民收入增加。例如,到1939年,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。
新政通过一系列措施,调整了生产关系,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,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,为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社会方面
大量失业人员通过“以工代赈”等措施获得了工作机会,失业率大幅下降,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,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,缓解了社会矛盾,稳定了社会秩序。
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,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。
政治方面
新政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,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。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程度加深,为以后美国政府应对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模式。
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,这种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和采用,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